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频道 > 农村电商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 传统文化的变迁与乡村发展状况密切相关,除了“熟人社会”的解体,农村人口的结构性变化也是导致乡村文化衰落的重要原因。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者多为老人和孩子,使得农村文化参与者的力量不足;同时,掌握民间传统技艺的能工巧匠和文艺人才流失,或者难觅传承人,一度导致民间文艺和技艺所代表的传统乡村文化面临断代的危险。建构新的农村文化生态,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要激活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性力量。那么,谁来担当乡村文化建设主力军?

  有学者指出,古代所谓的乡绅阶层曾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责任,是乡村的灵魂人群,代表着一方的风气和文化,并将乡村文化的衰落归结为乡绅阶层的消失。事实上,进入现代社会,随着教育普及和社会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很难再有像乡绅那样的角色存在,主导新时期乡村文化建设的力量已经多元化。

  当下在乡村文化生活中最有影响力的,首先是那些能够秉持乡村道德且有责任心的基层社会管理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处事做派直接影响到农民对传统道德和村规民约的遵守。此外,农村一些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德高望重的贤达人士,也往往会成为乡村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标杆式人物。

  掌握着传统技艺、技能的工匠和民间艺人是事实上乡村文化的传承者。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民乐、民间歌舞、杂技、戏曲,婚丧节庆和生产生活礼仪、传统技艺等现在被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主要形式,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古老基因,与乡村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下的农村,掌握独特技艺和技能的工匠、艺人是某种文化样式的代表性人物,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脉,他们有的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农村文化传承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乡的知识分子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退居农村的教师、公职人员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在乡创业者,由于熟悉农村和外界的情况,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开阔的视野和开明的思想观念,因而成为乡村最主要的知识力量,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大影响力。而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组织者等,作为成功者的典型在农村也往往具有生活观念上的导向作用。

  除了乡村自身的力量,专业化的文化工作者队伍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之一。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始终具有引领作用,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下,城市文化也对乡村文化起着带动作用。随着城乡之间立体化、多层次的交流,城市文化工作者队伍对于农村原有传统民间文艺形式、文化内容的改造和提升起着专业的引领作用,他们是实现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衔接的“引渡者”。

  明确了建设新的农村文化的主体构成,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协调各方,共同为培育健康的、充满活力的、能让农民产生精神认同的文化生态出力。显然,这有赖于政府主导下的城乡联动,也有赖于基层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和农村民间道德、多种文化形态的自觉行动。应当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形成有效机制,实现管理者、在乡知识分子和文化承载者的良性融合,并与城市文化实现良性互动,从而促进传统文化在农村生成新的文化景观,为农村现代化转型提供文化支撑。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