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频道 > 扶贫开发 >
分享

  自2016年7月担任化子坪镇杨园村第一书记以来,身兼镇党委组织委员的谭永宁怀着质朴的为民情怀,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用自己的真心实意、真帮实干赢得了杨园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广泛赞誉,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诠释了青年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用自己的激情与智慧谱写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壮丽篇章。

  01

  率先垂范 扑下身子“摸实情”

  从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将杨园村69户234口人的脱贫发展任务担子挑在了自己肩头。800多个日日夜夜,他一心扑在了杨园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自己的脚步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走弯路”。他走村串户,足迹踏遍了杨园村的每一个角落,访遍了全村所有家户,一次又一次走进贫困户、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家中,用脚步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心灵感悟贫困群众的酸甜苦辣。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精准扶贫的同时,协调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及具体困难50余起。先后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民主评议会,摸清了杨园村的真实现状,研究制定了杨园村“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脱贫计划”。通过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贫困户得到实惠,家庭收入有所改善,贫困户对自己生活和发展充满信心。杨园村的村民都记在心里,现在只要他踏入家户的大门,村民们就像见到家人一样热情,都要和他拉家常、说心里话。

  02

  真心实意 打开心扉“解民难”

  自驻村以来,谭永宁就把自己当作一名“杨园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情系群众、以身作则,做杨园群众的贴心人。困难在哪里,他就出现在哪里。今年在脱贫攻坚“巡查”关键节点,也正是他爱人“预产”关键节点,父母催促“回来看看”,家人念叨“陪我检查”。他却因大山滑坡、导致村民刘玉强的房屋掩埋,坚守在组织村民、协调设备、实施营救、善后安置“前沿阵地”。当他踏实安心地离开刘玉强家时,直奔到大龄产妇、高危分娩的爱人身边,当他看到父母、爱人在医院安静守候新生命的诞生时,眼角含泪,平静地说“群众有难我得帮,这是我的本职呀。”正是他这样用心用情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才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与认可,也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03

  真蹲实驻 扎下根来“找药方”

  如何引导贫困户早日走上致富路,是谭永宁日思夜想的事情。他把自己的“小家”安在杨园,把所有精力心思都扑在工作上,不遗余力为“大家”脱贫致富“找药方”。一是强班子、育人才。作为第一书记,谭永宁从村“两委”班子抓起,通过第一书记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把力量全部汇聚到脱贫攻坚上来。选拔培养2名年轻入党积极份子和村级后备干部,让他们充分施展聪明才智,让每一名党员、村干部都能发挥带头作用,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每一名党员都能发挥带头作用。二是强组织、育产业。他带领支部领办合作社,投资30万元在村部房顶新建了36千瓦的光伏电站,投资20万元和陕果集团合作,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7.4万元的收入。三是强能力、育新风。建立“讲习所”,定期宣讲医疗、教育、产业发展等各项扶贫政策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举办农民剪纸、绘画培训班,引导群众树立了“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利用“爱心超市”积分管理办法,在全村每季度评选出10名先进人物进行表彰,扭转群众慵懒散漫的不正之风。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公约,完善村规民约等,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04

  真抓实干 弯下腰去“挖穷根”

  谭永宁立足全村发展实际,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坚持以完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带领村“两委”班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一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多方筹措资金、协调项目。先后柏油通村道路10.1公里,硬化城峁村通户道路1公里;新建王新庄过水桥1座;协调水利部门解决了村内480亩川地灌溉设施和6个村、523人的人畜饮水问题;更换2个村的变压器,使水、电、路基础设施得到了改造升级。二是协调流转土地380余亩,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7.65兆瓦的光伏电站,每年可为全镇665户贫困户补助3000元;投入10万元为贫困户建起了280亩核桃园,为13户贫困户新建50亩苹果园。三是建设长短结合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全村34户发展小型家庭养鸡1400多只,38户贫困户养猪128头,9户发展设施养牛56头。

  在他的带领下,杨园村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镇的前列,脱贫攻坚工作更是得到了市、区领导的认可。他当第一书记的第一天就向全体党员和群众作出了庄重承诺,“不给组织丢脸、不给村上添乱、不让群众失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谭永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团结带领杨园村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