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在光伏厂打工赚钱。
西部网讯 (记者 刘望)“房前屋后,种瓜种豆……”这种农业农民生产手段已经OUT了!现在,商洛市商州区的农民脱贫致富,靠的是架子上“种”光伏,架子下种香菇。而国有企业主动践行社会责任,把利润优先出让给贫困户。
边打工边赚分红 贫困户去年挣了1万元
“计划今年让我脱贫呢!”说起挣钱,今年67岁的周立行浑身都是劲儿。周立行的老伴儿和儿子身体都不好,儿子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还患有腰椎疾病,不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看病还需要花钱,导致家庭贫困。由于是商州当地“因病致贫”的典型,周立行也被作为第一批贫困户受到了帮扶。
2016年下半年,商洛市商州区争取到了国家光伏扶贫的有关政策,在大荆龙山的荒坡上建起了700亩地大型集中式地面光伏站,周立行就在这里打工。“从光伏大棚栽桩开始我就在这儿干活,建成以后我又在这里做后勤工作,反正一直没闲着。”在周立行看来,一直没闲着就意味着一直在工作挣钱,“去年大概能挣1万来块钱。”
周立行说,他心里是甜的。“之前一年种2亩玉米,收成不好还要耗个人在上头,后来就撂荒了。”现在经村上统一协调,这片荒地流转给了光伏产业园,周立行说:“以前玉米扛不动,就把玉米装在蛇皮袋子里从山上往下滚,又重又累又脏,现在每年还能获得1000块左右的分红,钱好挣多了。”
香菇大棚顶上就是太阳能电池板。
架上“种”光伏架下种香菇 一片地皮挣两份钱
周立行每年的1万元收入中,除了打工赚钱和1000块钱流转土地的分红外,还有3000块钱光伏分红。自2018年5月商州区龙山光伏电站8兆瓦先期并网发电到10月35.5兆瓦全部并网发电,去年半年的发电量共计3550万度,收益为3000万元。平均到每个贫困户,每人可以有3000块钱的收入。而这一项分红,就离当地贫困户脱贫标准每人每年3100元仅差了100元。
发电站的负责人王喻超告诉记者,他们的光伏电站共分为110千伏和35千伏汇集站,除了龙山电站的集中式发电站外,在63个村庄村委会或农户的房顶上,也有装机容量较小的发电光伏,能够实现电能就近上网,让贫困户在以低廉的成本把电能卖给电网,获取收益。
“架子上是太阳能板,下面这片地还能发展其他产业。”在光伏站,记者看到太阳能电池板下还种着油菜,建着香菇大棚。王喻超给记者指了木耳、辣椒等多种农作物。“只要是入股了农业生产的,每年还能根据入股资金获取光伏下的农业分红,这样能为1870户贫困户增收,每户最多能收入3000块钱。”
国企承担脱贫攻坚社会责任 去年4.16万人脱贫
无论是光伏产业扶贫还是香菇大棚,在商洛市商州区脱贫攻坚历程中,处处都能见到国有企业的身影。“亏谁都不能亏贫困户。”这句话暖了贫困户的心。
王喻超说,虽然光伏基地刚投入运营不到半年时间,但是年底分红的时候仍然按照整年运营的设想为贫困户分红,“不论怎么说,我们的抗风险能力都比贫困户要强一些。”
作为扶贫产业园的主导力量,商州区城投公司旗下企业在刨去生产和人工成本的情况下,将利润作为分红全数发放给了当地贫困户,为助力贫困户脱贫、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国有控股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光伏基地,像腰市镇食用菌种植基地等带有国企血液的企业,也都将全部利润或主要利润发放给了贫困户。
据了解,商洛市商州区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统一标准、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建立政府补助、国企运营、金融支持、贫困户自愿参与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在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中实施。去年实现1.1万户4.1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63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全区贫困发生率降至4.86%。
责任编辑:张伟
- 【三比一提升,桑树坪在行动】——村企结对帮扶助力脱贫攻2019-11-21
- 【脱贫攻坚——扶贫扶志在行动】延安富县:“蜂”入寻常百2019-04-28
- 【脱贫攻坚 陕西在行动】横山:高效农业夯实乡201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