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 > 三农新闻 >
分享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马虎不得。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是守住国人饭碗,保证温饱的基础。提高耕地质量,扩大高标准农田面积,促进粮食绿色、高效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耕地面积毫厘都不能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它与我国大熊猫同等重要。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保护耕地刻不容缓。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就是保护耕地的一种重要手段,一旦划定就只进行农业生产,严禁农田“非农化”,为此我国还制定了系列措施,加强保护永久基本农田。

  2016年8月,原国土资源部和原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标志着全国范围内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拉开帷幕。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印发,强调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2018年2月,原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永久基本农田“划、建、管、补、护”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特殊保护制度。

  三年时间通过对制度的不断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正逐步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系统保护相统筹。到2020年,全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将不少于15.46亿亩,基本形成保护有力、建设有效、管理有序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格局。

  农地农用,耕地面积毫厘都不能少,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在保护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耕地作用,加快推进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范有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节约集约用地,保护和优化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确保粮食高产安全

  “以前到处是坑坑洼洼的小土路,现如今机耕道通到家门口,水泥渠修到田中央,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种田真是方便多了。”江西省崇仁县蛇皮村农民丁琴高兴地说道。把中低产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蛇皮村耕地的成功嬗变,正是我国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我国从2011年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到2018年已经建成6.4亿亩高标准农田,这一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

  高标准农田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生产的便利,也让他们尝到了增收的甜头。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粮油处处长丁斌说:“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粮食平均亩产能够提高100公斤左右,地力(耕地质量)提升1到2个等级,生产能力就巩固提升了。藏粮于地,藏粮于地顾名思义就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质量。”

  同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化肥农药的亩均施用量可分别减少13.8%和19.1%,推动农业的绿色生产,提高了粮食的品质。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要实现目标还有3.6亿亩的建设任务,为此,多地立下了建设目标,江西省计划用4年时间,新建1158万亩高标准农田;广西到2020年要完成27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过去农田建设“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正在被改写。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毫不松懈的将耕地保护好、建设好,绝不能有闪失。2019年,我们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进。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