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 > 三农新闻 >
分享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地处国家草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区、优质山地苹果适生示范区、绿色蔬菜和有机高品质蔬菜优质生产示范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立地条件和区位优势。近年来,该区抢抓全省果业北扩机遇,锁定“中国草业明珠”目标,打造“榆阳大漠蔬菜”品牌,强力推动果树、蔬菜、饲草三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特色兴农的农业产业发展新局面。

  2019年3月份,榆阳区委、区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优质果树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大漠蔬菜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优质饲草产业的实施意见》,决定用3—5年时间,在北部滩区发展10万亩优质饲草、东南部山区发展10万亩优质果树、川道地区发展10万亩大漠蔬菜,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三年行动。

  据了解,榆阳区发展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要培育新的农业增收点,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等传统产业仍然是处于基础地位的主导产业。该区将按照“减玉米、稳土豆、优杂粮”的思路,布局果树、蔬菜、饲草三大产业板块,并因地制宜发展中草药、经济林、富硒农业等新兴业态,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实现果业强果农富

  “北纬35-40度被誉为黄金纬度线,是我国最适宜种植苹果的纬度带,而榆阳区正好位于这条纬度线的中心地带---北纬37.5度,昼夜温差大、光照条件好、黄土层较厚,符合农业部优质苹果生产的各项指标,是专家认定的优质山地苹果适生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马峰旺说。

  2017年以来,榆阳区依托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苹果“西进北扩”发展战略,采取“政府引导、多种经营主体自愿、多元投入、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围绕果业发展、提质增效、农民脱贫致富这一主线,累计争取市级果业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发展高标准山地苹果0.65万亩,露地葡萄0.23万亩,其他时令性水果0.1万亩。

  “我们的技术团队从2016年开始,就扎根农村,起早贪黑,在田间地头考察、规划、指导,亲手栽下一颗颗种苗,打造出了黄崖窑、太平沟、赵家峁、高家洼、房家沟等12个山地苹果示范基地和酸梨海则、左界、前湾滩等8个露地葡萄示范点。”榆阳区农业局副局长兼园艺站站长曹源说。

  在山地果树标准化建园上,技术干部严把选地关、技术关、种苗关,严格按照《榆林山地苹果技术规程》“七个一”技术规范(即挖一个大坑、选一株壮苗、上一筐有机肥、施一碗磷肥、浇一桶水、覆一块地膜、栽一个竹杆)建园,实现一年栽植保成活、二到三年培主干、四年拉枝促成花,预计五年疏花套袋结好果、六年丰产、八年力争亩产值超万元的目标,充分调动了群众种植时令性水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年开展果业栽培技术培训30多场次,培育新型果农100多人次。

  “我目前经营400多亩山地苹果,虽然果树只有两周岁,还未挂果,但是拥有这么好的地理优势和区上的专业技术指导,我相信再过三年,我们的苹果必将一炮而红,所以今年我打算带领合作社社员再发展1000多亩!”榆阳区鱼河镇新庄科村种植户张建仁自信地说。

  据了解,该区计划2019年安排资金6000万元,新建高标准示范果园2万多亩,到2022年新建高标准山地果树示范基地10万亩,优果率达到85%以上,鲜果贮藏能力占到总产量的80%。实现标准化建园、机械化作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商品化销售,形成果品分拣分选、冷藏冷链、品牌营销、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全力将“榆阳山地苹果”打造为知名品牌,将丘陵沟壑区既变为绿水青山又变为金山银山,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奋斗目标。



  打造“榆阳大漠蔬菜”品牌

  今年38岁的王广荣来自鱼河镇郑家沟村,说起设施蔬菜滔滔不绝:“我从2012年开始经营设施蔬菜,到现在共有21个日光温室,蔬菜、香瓜、草莓及各类特色小菜长势都很好,主要销往各个单位、大型超市及批发市场,经常是供不应求。”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每到冬天,陕北人民的饭桌上总是离不开一种食物——腌酸菜,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腌制一大缸酸菜来过冬。随着设施蔬菜的不断发展,腌酸菜渐渐被新鲜蔬菜取代,但年产8.8万吨的反季节蔬菜,根本无法满足榆林城区近80万人口对于蔬菜市场的巨大需求。据了解,该区冬季市场上的大部分蔬菜都来自西安、宁夏、山东等地。

  为此,榆阳区根据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逐步打造设施蔬菜产业“四个示范带”:南部以鱼河镇为中心建成设施果品、蔬菜生产示范带;东南部以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为中心建成时令性水果观光采摘示范带;西部以芹河乡酸梨海则村为中心建成草莓、芝麻香瓜等特色瓜果示范带;北部以小纪汗乡、牛家梁镇为中心建成温室和塑料大棚辣椒、西甜瓜示范带。

  目前,已经形成秋延、冬春、早春三大生产型,探索出“温室、塑料大棚、露地”芝麻香瓜高效衔接栽培模式,推广了盘穴基质育苗、水肥一体化、蜜蜂授粉、绿色防控等配套集成新技术,开发了蓝莓、樱桃、蘑菇等特色蔬菜和时令水果发展基地,建成榆林中心城市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成功注册“榆阳大漠蔬菜”、“新动甜瓜”、“榆阳草莓”、“寺伙沟葡萄”等特色品牌。全区蔬菜产业呈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商品化销售的可喜局面。

  “经营设施蔬菜,一个温室的年收入就在3万元以上,21个温室一年下来能挣60多万元,比起打工强多了。”王广荣笑着说,“下一步,我打算再承包25个温室,专攻各类新品种果蔬的技术探索,并尝试订单生产的销售模式,把设施蔬菜生意做大做强。”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榆阳区已建成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23565亩,全国特色果蔬一镇一业示范镇1个,全国温室蔬菜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省级设施蔬菜标准园7个,集中育苗点9处,百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48处。培养出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技术员3000多人,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15个。年生产反季节无公害蔬菜8.8万吨,累计引进特色瓜菜新优品种278个,设施蔬菜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100%。

  锁定“中国草业明珠”目标

  “我家种草养羊已经十几年了,目前种草30多亩,羊子存栏数100多只,年利润15万元左右。通过多年来的种养经验,我总结出一个道理:种的草越好,养的羊就越壮,挣的钱也就越多。”在榆阳区小纪汗镇大纪汗村的一家养殖场,村民张建伟笑着告诉记者。

  榆阳区地处国家草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区,又是陕西第一养殖大区。全区天然草场共计428万亩,可利用面积302万亩,组成草原草群的植物有303种,历年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128万亩,草牧业产值达30.34亿元,草原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该区以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围绕建设“中国草业明珠”的目标定位,精心打造科技化、规模化、机械化的草产业精品工程,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草产业的下游产业链就是养殖业,优质饲草料既提升了畜产品质量,又能促进农民增收。”榆阳区草原工作站站长任榆田说。

  通过反复筛选试验、示范推广,该区优质紫花苜蓿、饲料桑、将军菊苣等新品种的草品质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基本上解决了长城沿线风沙区沙地种植牧草高产技术瓶颈,使沙地种植苜蓿亩产干草从平均每亩300-400公斤增加为800公斤,最高达到了1300公斤,销售价格达到每吨1800-2400元左右,创下了长城沿线风沙区国内最高记录。

  依托各类农田水利工程和土地承包经营流转,该区不断完善电力、机械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提高牧草机械化作业水平。在各项惠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陕西好禾来草业有限公司、榆林荣和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榆阳区培植农牧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正在北部风沙草滩区发展壮大,逐步构建起集种草、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牧草产业链。

  榆阳区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付永峰说:“草产业是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我区将认真贯彻十九大报告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精神,因地制宜,草林结合,力争打造‘中国草业明珠’。”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