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 > 三农新闻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陕西是苹果生产大省,苹果是陕西三农一个支柱产业,是关系到全省的一个重中之重的产业,陕西苹果产业直接关系到我省的发展,其作用不可忽视,因此,作为苹果产业的一名参与者,有必要对陕西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出路做一个分析和透视。

  一、陕西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陕西苹果产业是陕西农村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产业。已成为陕西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市场环境因素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是动态的,陕西苹果产业若要在市场生存及发展,就需要有一整套可供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方案。因此在做出对陕西苹果产业出路分析之前,有必要对产业现存的问题做出分析。

  (一)、产业结构问题

  目前陕西苹果种植及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栽培为主,有知识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而经营土地的农民都是老弱病残和留守妇女,他们粗放地经营着土地。果农人口众多,而平均农户种植面积为1-5亩。果农既是生产者,也是经营者,而农民一般知识水平低,果园规模小,生产资源不足。果园技术管理不规范,导致生产的苹果质量一致难以保障,也难以利用机械设备,科学技术形成规模效应。特别是苹果采收时期,农户急于将苹果出售,而在对市场信息不了解情况下,往往出现价格混乱,竞争无序,大部分苹果只能以散装或简易装的形式出售,经济效益低。

  陕西苹果产业龙头企业少,占市场份额不大,行业内企业数量不多且规模小,未能发挥辐射及主导市场地位。由于产业内组织松散,货源分散往往导致交易成本高、品质差,难以实现苹果采后的分级、清洗、打蜡、包装、保鲜等商品化处理。

  (二)、果品结构不平衡、单产低、优果率低的问题

  陕西苹果的品种结构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主栽品种比较单一,红富士栽培面积接近总栽培面积的50%;二是品种结构搭配不尽合理,早中熟品种相对较少。致使成熟期过于集中,苹果采后市场销售压力大;三是鲜食品中,适用于加工的品种很少。另一方面,随着苹果优质果率的提高,对加工企业原料来源的稳定性将会面临巨大危机。虽然陕西的苹果经过园艺革命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优果率有了明显提高,但目前实际优果率仍不足60%,尤其是渭北黄土高原果园的单产较低,平均亩产1500-2000公斤左右。其主要原因是陕西各苹果产区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生产领域,一是根据果树专家反映,陕西省果园有机肥料投入不足,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大多在1%以下,与国外 (苹果生产发达国家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5%)差距较大;另外,陕西省果园多半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降水偏少,没有灌溉设施及条件,这些都是直接导致优果率低和单产低的主要原因。

  (三)、苹果产业专业人力资源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陕西省从事苹果产业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一是苹果种植者一般居住在偏僻乡间,与外界接触沟通机会相对比较少,思想受传统作务技术影响较大,不易接触新事物;另外,种植者文化层次不高,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苹果种植者以初中以下学历为主,约占种植者80%,其中初中占30%,文盲或半文盲占劳动力50%。而高中及以上学历占20%,在从事苹果种植的群体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15%。而且现在农村专设的果农培训机构几乎为零,果农的信息技术主要来源于媒体;二是果业技术培训人才短缺,果树技术、信息来源单一。同时,办公资金不足,设施简陋缺乏基本办公自动化条件,技术、信息来源主要靠省、市的文件传达。亦缺少出国参观学习的机会,接受再培训机会太少,直接导致专业技术前瞻性技术信息缺乏。

  另外,从事苹果产业人员后继人才较少。各县的果业技术部门,受国家大中专学生从2000年不分配工作因素影响,基本上没有人员的补充。苹果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此,苹果产业人力资源发展存在后劲不足,同时缺乏果业方面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四)、苹果生产、采后处理环节薄弱

  陕西省苹果生产从2001年起,大力推广苹果四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苹果生产环节还存在果园机械操作程度低和一些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不足的问题。

  陕西深加工专用品种缺乏,原料基地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多数加工企业没有自己的原料基地,主要以当地的残次果为原料加工生产,缺乏专用原料,导致产品质量差,售价低。加工产品单一,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效益差。另外,一些企业缺乏质量意识,不能够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产品质量,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而且,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弱。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人员,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生产企业过于集中,布局不合理,造成了对原料的竞争,导致原料成本的增加,企业间无序竞争较严重。

  果品在贮藏、包装、加工、运输等环节能力不足。目前,陕西省果品储藏能力约235万吨,但气调、冷藏能力不足65万吨,只占全省果品总产量8.5%,而气调库贮藏量为18万吨,约占全省苹果产量的3%。发达国家果品气调贮藏能力在60%-80%,苹果气调贮藏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是我国3-4倍;陕西省有分级、清洗、打腊采后处理生产线20条,年加工苹果能力仅10万吨,况且一部分设备在闲置。大部分果品靠人工分选、包装。果品大小、形状色泽差别较大,更缺乏专业化冷藏运输工具,商品化水平低,与国外差距较大,严重影响陕西苹果的市场竞争力。

  (五)、苹果产业物流体系薄弱,市场及营销体系不健全

  陕西省苹果产业内的物流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在物流供应链所涉及的农资供应,生产种植,果品储存,运输,流通领域,消费及后消费领域等环节的物流信息不透明及设施缺乏。另外,陕西省苹果产业内企业化程度低,果农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投入不足,缺乏组织性。

  陕西省近几年虽然培育出一些果品龙头企业,但从总体上讲,龙头企业占市场分额小、数量少,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没有与果农形成合作共同体,未能发挥对苹果产业的影响力。在苹果生产的标准化方面与先进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与国际标准及市场接轨性差。另外,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市场竞争的品牌,无法立足国际市场。虽然省内部分苹果生产地也注册了一些品牌,但果实质量参差不齐,被盗用和假冒的情况也十分严重,不能用品牌效应来增加苹果附加值。同时也没有建立创造品牌、维护品牌生命的基地管理体系。地方品牌相互恶性竞争,很难打出一个国际品牌形象。

  美国用红星苹果在全球水果舞台上塑造了一个高档品牌“美国蛇果”,其内在品质远远不如陕西红富士,然而,旬邑的北山果业在香港媒体打出了美国有蛇果,中国有狼果这样的宣传广告。以陕西优质红富士内在优秀的品质和酸甜爽脆的口感加上注册中国狼果的品牌,赢得了香港消费者的认可。陕西省长陈德铭将一盒“中国狼果”礼品苹果和安塞剪纸作为陕西省礼品送给特首董建华,使中国狼果在香港得到了认知。由此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思考,陕西苹果品牌太多,相互竞争,何时能塑造一个国际品牌形象,何时能建立维护品牌生命的基地管理体系?尽管陕西苹果地域品牌保护在运行,但那只是产品的地域保护,苹果作为商品,其品牌价值也许被忽视,或许我们都在思路上走入一个误区……果业管理者、政府及果业企业都得思考……

  另外,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一方面是企业大多经济实力不足,缺乏外贸人才;另一方面是陕西省在金融信贷体系支持力度不够,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据陕西省果业局调查,全省果品收购季节时间集中、资金需求量大,受银行贷款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贷款非常困难,大多数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影响产业的长远发展。

  (六)、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缓慢

  陕西省苹果产业在农业信息化发展方面,虽然在过去10年加快发展速度,但是在应用,开发研究方面仍是严重滞后。系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商品化应用软件少。所以末能形成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实现对苹果的生产,加工,储运,流通与市场配送,信息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整体进行监控。

  而产业内企业及各级政府未能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更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苹果的质量。而政府对苹果产业在信息化宏观指导,调控和直接投入的力度减少。

  目前虽然在产业内建立了陕西省果品信息网站,但网上的生产、供求信息较少,而且是会员才能登陆;各苹果基地县几乎没有专业的果品信息网站。另外,过去一直注重生产环节,而忽视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人财物投入严重不足。对市场研究太少,信息不灵,对产品销路、消费者口味习惯、国际市场变化趋势等知之甚少。

  另外苹果产业的信息化基本设施系统未能充分发出预警通报,不能抵御天然灾害,对抗干早、冻害和雹灾等抗风险能力低。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陕西省苹果产业的长远发展。

  (七)、销售行为落后,企业和果农双重损失

  中国苹果产量居世界第一,苹果作为鲜食果,必须经保鲜储藏才能延长供应期,在国外苹果农场生产的苹果采摘后24小时就进入气调,即使鲜发市场苹果都先预冷后进入车间包装上市,保证消费者吃到的水果是新鲜品质。然而在陕西苹果产区受果农落后的销售行为影响,没有一家企业能做到苹果采摘24小时——72小时能及时入库的。果农将苹果采摘后不分级堆在一起放在地头等行情、等价格,这样加大了企业收购难度和收购成本。就企业收购果农代办费每市斤高达0.15——0.2元,而收到的苹果早已过了最佳储存期,这样的苹果经过同样成本的储藏,出库后在市场就没有多大的竞争力,使企业储藏成本增加,效益下滑,利润损失巨大,经营风险增高,发展缓慢。然而农民的损失更大,堆放田间地头,苹果失水率都在5%以上,商品率下降10%——15%。受果农销售行为影响,客商及储存企业都难以提高果价,果农受损失巨大……卖果难和收果难同时存在,政府和果业管理部门及专家教授都重视对农民的生产管理、栽培管理、施肥和防病虫害等知识培训,而忽视了对农民采后管理、销售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使陕西苹果产业果农经营思想原始,销售行为落后,常见到送技术下乡,未见到送思想和观念下乡。其实陕西农民最薄弱的是思想观念,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民产后销售行为思想观念引导和教育,来提高产业整体经营水平。

  二、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经验及设想

  (一)、推广引进新优苹果品种,调整品种结构

  陕西苹果产业应重视苹果良种科研,加强引进新优苹果品种以迎合及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口味,风格苹果之个性化需求。另外,加快种苗产业化之工程建设,与农业科研中心等共同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苹果,以加强竞争力。

  (二)、重视农业信息技术之应用及加强与苹果生产及市场销售体系的连接

  省政府应大力扶持苹果产业内龙头企业、科研中心和地方技术站推行及应用农业信息技术。

  同时,陕西苹果产业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包括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农作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确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网络化贯穿了产前、产中、产后。如产前主要为生产规划和准备生产资料,产中主要体现在种植,产后主要体现在加工,流通和农副产品销售方面。理信息化方面,无论是前期的资源配置和优化、中期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上,部可以因为管理的高效和准确,而带来标准生产和规范管理。还可利用服务网络,让市场和销售也变得可以预见,使陕西苹果品牌的认知度和销售渠道得到广泛的拓宽。

  (三)、重点建设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促进陕西苹果流通现代化

  目前陕西省苹果产业在传统的物流运作方式下,产业内的企业各自经营物流,没有形成经济规模,造成采购成本高、人员和运力利用率低。而发展现代协同物流通过集中采购,集中运输,集中储存,集中管理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可以有效地令产业内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极大地提高人员和车轮,仓库等物流设备和设施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企业物流支出,提高经济效益。特别在一些交通不便但苹果资源丰富的边远山区,地区,增加公路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条件。又例如在各苹果主产地及集散中心,培植一批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水果仓储中心或水果配送中心等。加快建设苹果产业供应链内各个环节在产前,产中,产后,消费等领域物流设施。

  另外,通过产业内企业的产业化与资本化集采后处理,远输和贮藏于一体,除配有采后处理,分级和包装的机械外还应配备冷藏运输,气调库等设备来加强苹果采后保鲜能力,调节及延长陕西苹果之销售时间及开拓更广宽的市场。

  (四)、完善生产标准化、食品安全和农残等标准

  就陕西苹果产业规模来看,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出口贸易是目前陕西苹果 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出路。要面对国际市场,陕西苹果要有一套完善可与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检疫监测体系和农残标准的体系。

  近年,食品安全、卫生、农残等问题是各国十分关注的大事,生产无公害食品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加入WTO后,我国食品生产的大势所趋。要生产、加工无公害食品就要从选择与建设无公害种植基地或绿色食品基地抓起。在基地种植全过程包括农资投入品都必须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要做到不仅有IS09001质量认证,更要实施GAP、HACCP质量安全体系的标准实施和监控。另外,透过统一规范的行业及国家标准和国际市场主要苹果进口国的检验检疫质量要求标准接轨,大力在陕西苹果产业推广应用,才能生产出高质、达标安全的果品,确保能通过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和满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五)、发展“从农场到餐桌”理念,重新创造市场界限

  近年一些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美国和欧盟的农业品经营者提出把果蔬从“农场到餐桌”的概念。这概念有二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在整合从生产到消费者的供应链流程中,尽量减少果蔬的损耗,加强果蔬的保鲜程度,及有效减低成本,令消费者能用更低的价钱购买质量高的果蔬。所以陕西省苹果产业应大力加强与国内外的大型超市连锁集团的联系,争取双方联盟,共同创造将陕西苹果从“农场到餐桌”的概念具体实施出来,为人类提供安全洁净水果。

  (六)、大力发展陕西苹果产业化及资本化经营

  要增强陕西省苹果产业的竞争力,有效的途径是发展苹果产业化经营,亦是陕西苹果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带动力量,调整和优化苹果产业结构的过程是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的集聚过程,透过产业化经营,一方面促进陕西苹果产业链形成一体化经营,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产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及优化人力资源和培训果业技术人员以加快苹果产业科技进步,提高苹果质量,增加陕西苹果产业链之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才能巩固和加强产业之竞争力。

  目前陕西省苹果产业组成以农户居多,企业及龙头企业数目少。虽然近年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把农村实业雏形发展起来,但是整合过程缓慢而且无法把握整个企业链内环节运作,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建议政府及果业管理部门应抓关键点扶持和引导陕西涉果企业进行强强联合、资源整合,提升陕西苹果产业经营水平,提高竞争力,打造苹果产业各环节盈利模式,避免省内企业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组建陕西果业集团,重组包装上市融资,获取发展资金,为入股企业提供周转资金,实现资本经营,做强做优陕西果业。集团为品牌定位,推广优秀品牌,做好市场策划和整体宣传,组织基地认证,统一质量标准达到与国际接轨,承担国际定单,组织下属企业实施完成定单供应,加强陕西果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减少了企业运行成本、降低企业风险,增加企业和果农收入,维护产业健康发展。集团应培养企业家人才,孵化中小企业成长、培训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外贸经营人才,供各企业择优录用,为陕西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资源基础。

  (七)、利用环保概念,为陕西苹果产业创造新价值

  目前陕西省苹果产业在2004年己建设绿色果品基地240万亩,居全国第一。另外华圣果业、宏达果业、延安果业、咸阳果业等一些龙头企业近几年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和出口果园注册认证,目前注册认证出口果园面积近30万亩,新申报绿色果品基地105万亩,由北山果业承担国家农业部948重大项目陕西苹果引进示范国际通行GAP、HACCP,建立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体系。这些建设足以使陕西苹果产业在天然资源和绿色食品生产量上占有优势。

  陕西省苹果产业应把握好本身的天然地理资源优势,加强在环保理念上的应用,宣传及推广产业内的农户、协会、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协力营造陕西苹果产业是重视环保,从生产过程到销售环节都兼顾环保概念,以此来争取客户和消费者的感知和心理价值,利用绿色果品生产基地生产食品安全的有机苹果及以环保概念作产业的价值创新。增强竞争力,提高盈利空间。

  (八)、扶持农民协会和合作社组织,实现技术嫁接,让果农参与技术革新

  政府应扶持协会及农民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引导协会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经济利益紧密型经济实体。将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现代商业信息通过协会组织嫁接传到千家万户,让农民参与新技术革新,改变传统的务作方法和原始的销售行为,把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使陕西优质苹果进入国际物流配送的供应链中,提高陕西果业的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