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频道 > 农业风采 >
分享

为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确保小麦生产安全,现结合临渭区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防治策略

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防控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突出重点,科学防控”基本原则,以农业防控措施为基础,以小麦秋播种子处理为重点,前移防治关口,突出播期种子药剂处理、苗期病点挑治,压低病虫源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确保小麦苗期生长安全。

二、目标任务

秋播关中灌区小麦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置率达到90%以上。小麦条锈病、地下害虫和根部病害重发区,坚决杜绝“白籽下种”,全区小麦秋播药剂拌种56万亩,各街镇、各有关单位要抢抓时机,广泛开展宣传发动,确保任务完成。

三、主控对象

秋冬季主要监测防控的病虫有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茎基腐病、腥黑穗病、全蚀病、麦蚜、麦红蜘蛛、地下害虫等。

四、防控技术措施

(一)开展植物检疫,阻止病虫传播。秋播期间,要把好种子调运检疫关,严防小麦腥黑穗病等检疫对象通过种子在临渭区传播扩散。

(二)强化农业措施,降低病虫基数。要结合当地实际,选播良种、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高苗期抗耐病能力。要选用抗条锈病、赤霉病品种,深翻秸秆,降低菌源;适期晚播,推迟白粉病、条锈病、蚜虫的发生时间,减轻发病程度。

(三)推广种子处理,减缓病虫危害。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重发区,可用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进行拌种;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等重发区,可用硅噻菌胺、苯醚·咯菌腈·噻虫嗪、苯醚甲环唑等药剂拌种,也可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播前土壤处理;蚜虫、条沙叶蝉重发区,可用吡虫啉、噻虫嗪拌种,同时预防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地下害虫防控,可用辛硫磷、毒死蜱药剂拌种。多种病虫混发区,可用戊唑·吡虫啉、烯肟·苯醚·噻虫嗪、苯醚·咯·噻虫等复配剂处理种子。

(四)强化监测预警,挑治条锈病。小麦秋苗期,要严密监测病情动态,全面落实“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控措施,可选用戊唑醇、丙环唑、三唑酮或烯唑醇等杀菌剂挑治病点,力争防控处置率达到100%。

五、注意事项

(一)科学选用农药。选购农药要保证“三证”齐全。针对小麦病虫发生情况,要准确选药,科学用药。

(二)严格规范操作。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用药,不得随意加大剂量和乱混乱配;开展地面器械防控或植保无人机防控,要按照有关规定,保障施药量,确保防治效果。

(三)增强环保意识。广泛宣传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示范推广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积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农药包装废弃物要集中回收处理,避免产生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