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频道 > 扶贫开发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农高会如期而至,杨凌农科城又沸腾起来!

  许多老杨凌人不会忘记, 1993年11月21至24日,一个由民营企业承办、政府部门参与,名为“中国农科城首届农资农技产品贸易博览会”的展会,在杨陵老科研中心举办。

  展会承办方杨陵科技推广应用研究所,负责人叫陈波。当年在杨陵,这个机构不可小觑,在全国范围内,他们设有100多家农业科技推广站,陕西省内70多家。搭建杨凌农业专家与农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桥梁,他们是先行者,是敢吃螃蟹的人。为推广杨凌的农业科技,帮助更多农民迈上致富路,杨陵科技推广应用研究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陈波等人提出的“中国农科城”这一叫法,第一次在大型展会上被叫响,杨凌的这一称谓后来广为流传。

  陈波和他的杨陵科技推广应用研究所,承办的这次展会,规模空前,可谓中国农业类展会的先河之举。展会的圆满成功,也引起省上领导的重视。时任陕西省副省长的范肖梅,为他们题词:发挥农科城优势,加快民营农技推广实体的发展。

  时隔多年,谈起往事,年近六旬的陈波依然万分感慨:“那是一次异常艰辛的尝试!由民营企业在当年承办这样的农业科技展会,没想到来了两百多家企业,三万多人参加,确实另人深感兴奋。这次会议总成交额2700多万元,杨陵区签约金额300多万。在没有向政府伸手要一分钱的情况下,展会所取得的效果令许多人没有想到。”也正是这次展会,让许多人看到了杨凌会展业发展的潜力。

  为什么杨陵可称中国“农科城”?展会为什么叫中国农科城首届农资农技产品贸易博览会?陈波说,因为当年杨陵与农业、林业相关的科研教学单位多。比如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等专业学校有陕西省农业学校、陕西省林业学校、陕西省水利学校;科研单位有中科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十三个研究所十二个在杨陵。这么多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在杨陵,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称之为中国“农科城”当之无愧。

  1994年,由政府主导的杨陵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成功召开,简称“农博会”,这一年,是后来的“农高会”元年。

  “农高会”的成长,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至1999年是一个阶段,展会全称为杨陵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从2000年开始,展会更名为: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从农博会到农高会,虽是一字之别,却显示出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及推广。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当初办会的场馆,在西农路与康乐路十字交汇处西北角的科研中心;后来搬到康乐路与常青路十字东南角的农博馆。这两处地方,如今高楼拔地而起,成为了杨凌老城区的商业中心,完全找不到当年的影子。而杨凌人说是起和农博会有关的这两处地方,都加了一个“老”字——老科研中心,老农博馆。这样的地名,早已融入了杨凌人的生活,深刻记忆挥之不去,管他什么高楼大厦,该叫啥还叫啥。

  时光飞逝,转眼24年过去了,杨凌“农高会”,这个被渭北老百姓称为“杨凌会”的农业综合展会,已经成长为国家AAAAA级展会,全世界人气最旺的农业展会。如果把“农高会”比作一个孩子,24,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龄。24年来,农高会产生的影响、带来的效益,需要用亿万来统计。展会的国际化成度越来越高,关注度越来越大,吸引力越来越强。而对于土生土长的杨凌人,农高会早已不是一个会,而是杨凌的品牌,杨凌的名片,更是身处异乡的杨凌人的一种乡愁。

  许多外地人或许有疑问,全国植保会,全国磷复肥会,每年都在不同的地方举办,为什么农高会一直在杨凌?想弄清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杨凌的历史——杨凌原名杨陵,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史书记载,四千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83年前,国民党原来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在这里创办“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副部级大学、985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之前身。20年前,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这里成立。新中国小麦经历了六次升级换代,其中四次是杨凌的科研成果。从赵洪璋教授的碧玛系列,到李振声院士的小堰系列,到如今王辉教授的西农系列,仅仅小麦育种一项,杨凌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他方面如水土保持,节水灌溉,生物工程,水果蔬菜新品研发培育等方面的贡献,举不胜举。

  每年11月5日,是中国杨凌农高会开幕的日子,毫无疑问,这一天是杨凌人的盛大节日。从最初的两万多人到如今的一百多万人参会;从最初两百多家企业到如今数千家单位参展;从当初关起门办会到如今专门设立了一个“国际馆”,杨凌农高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陈波感到欣慰和自豪。这种自豪,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自豪,也是每个杨凌人的自豪。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