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赴陕西省山阳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纪实
八山一水一分田,囿于自然环境山多地少的束缚,地处秦岭南麓的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秦巴山区75个集中连片特困县,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商洛市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县,三顶“穷帽子”一戴,苍翠秦岭都显得黯然。
贫困,如万山围困,如重石压心。
好在一番换天变地的脱贫攻坚战在新时代打响,山阳的乡党们世世代代、心心念念的脱贫致富梦想即将成为现实。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山阳县作为全国11个深度贫困地区代表在会上作了汇报发言。近年来,山阳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最大限度地激发自主脱贫内生动力,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已退出贫困村72个,脱贫1.65万户6.5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38.88%降至2018年的17.79%。
这个春天,秦岭的山花开得格外烂漫,这是山阳作为贫困县的最后一个春天。今年底,山阳县剩余的57个贫困村将全部脱贫,全县实现脱贫摘帽。
在习近平总书记赴重庆考察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的同时,在山阳脱贫啃最硬骨头的关键时刻,4月15日至18日,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率调研组来到这里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召开由市、县、乡镇、村四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深入贫困山村走访部分贫困户,考察了部分扶贫点,与当地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越是时间紧、任务重,越需要加强民主监督。
“九三学社与陕西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是一致的,就是为了促进陕西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希望我们共同携手,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这是武维华担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以来,第二次就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到陕西调研。
决战决胜 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和在重庆考察调研时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再接再厉、趁势推进。”武维华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就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发表的重要讲话,是站在关键之年的关键时间节点,给我们发出的动员令和冲锋号,为我们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添了强大动力。要攻下最后的贫困堡垒,就必须拿出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切实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
4月17日,调研组在山阳县高坝店镇井岗村调研木耳扶贫产业发展。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到商洛市山阳县9镇23村6社区,共计到访268户,实际访谈农户170户,其中贫困户106户、脱贫户50户、一般农户14户,实地调研产业扶贫、住房保障、健康扶贫、教育扶贫、资金投入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查看帮扶措施,了解脱贫政策落实情况。
调研中,调研组紧扣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核查相关材料,关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分析研判当地脱贫成效和脱贫质量,并对2018年在陕西其他市县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回头看”。
由九三社员和专家学者组成的调研组,对山阳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进行了全面“盘点”,对各方面的脱贫成效给出积极评价——教育扶贫特色明显,义务教育得到保障;健康扶贫“减存量、控增量”有实效,基本医疗得到保障;居住条件持续改善,住房安全得到保障;产业发展结构优化,减贫带贫机制基本形成;涉农资金整合基本做到应整尽整。
“可以说群众‘两不愁’问题基本解决,‘三保障’基本实现。”调研组成员、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徐国权认为,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共同向贫困宣战的大会战中,山阳县的干群关系比较融洽,帮扶干部对政策熟悉、做工作到位、对贫困户情况掌握较为精细,“贫困群众对享受政策和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表示满意,对党和国家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和帮扶队伍普遍认可,对脱贫和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病有所医 高度重视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近年来,通过开展健康扶贫,山阳县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成为保障基本医疗的坚实基础。
在高坝店镇卫生院,调研组了解到最近几年来这里看病拿药的乡亲越来越多。“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高,离家也近,小病到这里看能够得到有效的诊治,一般没有大病就不往县里、市里跑了。”正在这里接受中医推拿治疗的农民王正群告诉记者。据了解,现在山阳县的乡镇卫生院确保有5~8名全科医生坐诊,村卫生室也要求至少有1名有资质的乡村医生驻村服务,全县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慢性病患者签约率达到99.7%,贫困群众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了80%以上。
调研组此前进行的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发现,疾病仍然是导致家庭贫困或者家庭返贫的重要因素。“比如,我们调研的一个村有626名贫困人口,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就有189人,占贫困人口的30%。究其原因,与贫困群众整体卫生常识不够、健康素养较低、健康理念和意识相对淡薄有密切关系”。
健康扶贫与产业扶贫有类似之处,在“输血”的同时更需要“造血”,让老百姓养成防控疾病的良好生活方式。调研组成员、北京市密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王尚勇建议,要着力构建因病致贫返贫防范机制,大力推进健康教育工程,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健康素养,提倡科学文明的健康理念,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要注意饮水安全,积极防病治病。
调研组提出,要在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力度,健全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商业补充保险等制度衔接机制,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解决好2020年后看病费用、技术、人才等一系列要素的补充问题。
育才扶志 靠知识彻底改变贫困面貌
知识,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可以改变一个贫困地区的整体面貌。
在高坝店镇初级中学,调研组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围坐在会议桌旁,4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向调研组讲述了各自家庭的贫困状况和自己的思想学习情况。这几位或因父母外出务工留守乡村、或因家中老人患病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都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优等生。
“越是穷,越要好好学习,要让知识来改变命运。”一名初二小男生掷地有声的表态,赢得了调研组的一片掌声。
“我也曾是一名老师,我教过最得意的学生同样是一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她在中国农大学习期间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在靠着打工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还养活了全家。”武维华勉励同学们要自立自强,要立志战胜贫困、改变命运。
扶起来的志气,是告别贫困最好的宣言。
贫困地区普遍存在人才短缺问题,特别是医疗卫生、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乡镇学校和县城学校相比,硬件设施差距较大;特岗教师与正式教师相比,工资低,不稳定。
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貌。
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如今在山阳已经没有因为贫困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情况。在法官镇法官庙村中心小学,原本在此支教的一位女老师已经下定了留下来的决心,“这里的风光好、空气好,孩子们更好,我愿意留在这里,成为他们成才路上的阶梯。”
“贫困程度越深”和“人才越留不住”往往构成恶性循环。调研组建议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又要在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在当地长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适当倾斜,切实做到用事业、待遇和感情留人,“软”(人)和“硬”(财物)两手都要硬,否则脱贫后又返贫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易地搬迁 既要分房子又要能挣“票子”
距离山阳县城5公里车程,十里铺街道高一社区移民小区,易地搬迁至此的乡亲们已经在这里安居乐业,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80至100平方米的安置房,最多的只需要个人掏2万元,这样的居住条件让从北京、上海等地来的专家们都羡慕不已。
“这样的房子如果在大城市少说要上百万元了。”调研组成员与住户南永稳唠着家常,也向当地的干部提出要设立公共维修基金、完善物业服务、加装电梯等建议,“这些在大城市已经显现出来的问题一定要在易地搬迁过程中给予重视,现在多想一点,将来就会简单一点。”
搬迁只是一种手段,脱贫才是真正的目的,光解决房子不考虑“票子”是不行的。
“要进一步强化搬迁户后续扶持措施,保证搬迁户后续帮扶措施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移民搬迁点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满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调研组同时建议,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搬迁户旧房拆除和土地复垦、土地整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扶贫同步谋划、同步建设和同步协调,切实做到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让住得上房子的群众挣得了“票子”,才能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南永稳楼下一层就配套引进了一家服装加工企业,南永稳的爱人正在这里做缝纫工,“我前两天刚来上班,加工套袖每副8角钱,一个月下来大概可以收入2000多元。最重要的是在这里上班不耽误家里的活,照顾老人孩子都很方便。”
这家以生产工作服、职业装的服装加工企业金翼服装是从西安引进来的,老板黄丹就是山阳人,“帮助乡亲们实现稳定就业是我回报生养我的这片土地的一种方式,山阳人朴实能干、厚德奋进,在这里设厂既能够获得企业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又可以履行助力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
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农村集体经济亟待壮大
如今像黄丹一样回到家乡投资兴业的山阳籍企业家已经有138位,一批特色农农业、旅游产业依靠返乡创业逐渐创出了品牌、闯出了门路。同样依靠山阳籍企业家黎坚投资发展的漫川人家景区如今游人如织——充满徽派风格的私家园林、兼有秦风楚韵的文化品位成为附近群众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漫川关自古就是秦地与楚地相接的关隘,南北兼容的文化融合具有特色。“你看这个鸳鸯戏楼,其由南、北两座同向戏楼组成,是中国唯一联璧式双戏楼,一边唱秦腔,一边唱楚调,南腔北调共唱一台戏,全国独一家。”当地干部详细地向调研组介绍发展旅游产业给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带来的实际效益。
除了旅游产业,如今茶叶、中蜂、食用菌、中药材、林果等特色种养殖业也在山阳发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吸纳农民在乡创业、增收致富的优质产业,“大产业”推动“大扶贫”,“小产业”带动“小农户”,产业扶贫的新路径正在绕着秦岭不断修筑。
产业发展形势喜人,调研组还提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级组织才有掌握得住、运用得了的资金,乡村公益事业才能得到发展,各种不安定因素、矛盾纠纷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主委郝跃表示。
九三学社在全国各地的调研中了解到,凡是较富裕的乡村多数都有发展较好的集体经济组织;有的乡镇通过互助资金组织、自治性经济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机整合,既解决了农民小额贷款问题,又为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调研组建议,要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探索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和实现形式,盘活集体资源性资产;进一步健全集体经济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严格按章程规范管理和运作,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组织与村集体更好地契合,建立更加稳定的扶贫带动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
脱贫摘帽在即 做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统筹衔接
山阳县脱贫“摘帽在即”,调研组提醒当地干部群众须臾不能松懈,一定要更加注意现实存在的问题——还有一定数量的群众发展生产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在“输血”政策红利下,虽然达到了脱贫标准,但基础还不够牢固,自身造血能力还很弱,一旦没有了外界的扶持,马上就面临着生计来源的难题,因病、因残、因灾等返贫风险还较大。
“下一步,要更加注重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统筹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虽然在侧重点上有所差异,但都是关涉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则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提升,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调研组发现,部分干部对开展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意识不强,有的当下只想着脱贫摘帽,较少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就乡村振兴谈乡村振兴,就脱贫攻坚做脱贫攻坚,出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现象。还有一些干部虽然也意识到了两者的相互依赖关系,但对于如何衔接,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的问题,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交汇期,在这个阶段,就必须同时谋划好布局好乡村振兴工作。调研组建议,要更加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思想认识、目标任务、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工作成果等方面的有效衔接,着眼长远、提前谋划。
“在衔接的问题上,既要吃着碗里的,又要想着锅里的、甚至地里的。”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专职副主委赵力强认为,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引导各地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相关宣介工作,制定和出台促进资源要素向贫困乡村流动的政策。
“尤其要重视产业扶贫中‘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的问题,深挖特色,着力发展适合当地生态和环境资源、有竞争力、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进一步推进特色产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调研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高振江提出,要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建立可持续性的贫困户受益机制,增强贫困户持续增收能力,确保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盘棋、一体化”式推进。
在调研组与陕西省党政部门一起召开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座谈会上,武维华还专门提到关爱基层干部和基层减负的问题,“怎么关爱基层干部?怎么给基层减负?重点还是要落实到一项一项工作上,让基层干部真正把考核作为推动工作的一个手段,把全部精力放在扶贫工作上。”
责任编辑:张伟
- 陕西商洛:洛南县高耀镇召开驻村帮扶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推2021-10-10
- 精准助残脱贫 同步迈入小康----陕西丹凤暖心行动让残疾人安心2021-02-06
- 山阳县委常委、副县长李伟深入西照川镇、漫川关镇督导村(2020-12-23
- 商南开展脱贫攻坚“五比迎小康”行动2020-12-09
- 朱国龙检查指导延安姚店镇脱贫攻坚工作2020-11-12
- 澄合矿业:八年扶贫企地情 助力脱贫显担当2020-10-29
- 陕西渭南: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贫困人口减少到2.89万人2020-09-13
- 陕西 定边县“量体裁衣” 帮助贫困户利用兴趣走上脱贫致20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