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频道 > 三农新闻 >
分享

          今年以来,蒲城县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打造全国特色农业示范地”目标,高标定位、笃定实干,众志成城,砥砺前行,全力推动蒲城农业攀新高、乡村振兴谱新篇。

01

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

          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紧盯小麦、玉米两大优势粮食作物,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创建“吨粮镇”2个、“吨粮村”2个,全县粮食总产63.73万吨,增长3.7%。椿林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有关做法《“党组织+”引领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在《陕西农村要情》刊发,央视CCTV4、央视CCTV17、陕西新闻联播先后报道了我县小麦喜获丰收场景。

02

发展酥梨首位产业,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改造低质低效园4.2万亩,推广新品种4200亩,“蒲城酥梨”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45.97亿元;“建平酥梨”“鼎四方苹果”“春雨鲜桃”等3个农产品入选“全国特质农品目录”,实现了渭南市在特质农品品牌建设方面“零”的突破。创建市级高质高效示范园3个,新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家。

03

提升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水平,建设优质生猪生产供应基地

          投资2800余万元的万只奶山羊项目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千万羽蛋鸡养殖基地项目签约落户;发挥牧原、石羊、新希望、大红门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生猪养殖体系,不断完善集养殖、屠宰、饲料加工的生猪全产业链,强力推动全县生猪产业提质增效,生猪年检疫屠宰商品育肥猪58.04万头,被认定为省级畜禽肉类(生猪)产业链典型县。

04

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做优做强西甜瓜产业

          成立蒲城县西甜瓜产业链党委,链接、整合、服务产业链上的各种经营主体,编制《蒲城县西甜瓜栽培技术手册》,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渭南综合试验站、蒲城县西瓜试验站为技术支撑,全年试验试种新品种280个,累计推广种植3000亩,稳定订单种植8200亩,甜瓜首次出口越南走出国门。全县设施农业生产总面积30.2万亩,产值25.13亿元。龙池镇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05

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融合、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建立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田3万亩,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100%,配方肥到位率100%,化肥用量减少3.2%以上;全面规范农资经营,共有国家级“农资行业示范门店”2家,省级示范门店4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离田、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全县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

06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面子、里子、根子”一起抓,聚焦乡村人居环境、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推进17个“千万工程”重点村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拆除违建临建1.7万余平方米,清理道路荒草5.9万余平方米。完成年度农村改厕4027座,累计实施农村改厕9.5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77.1%。在龙池镇屈家村探索实施的“大三格+水肥一体化”“厕污共治”模式得到省市领导肯定,“一图一表一清单”推动“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五招并举”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在渭南调研刊登。

07

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强化防止返贫监测效能

          扎实开展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预警工作,全面推行“6336”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模式,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56户199人,累计纳入769户2674人,实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风险可控”。坚持就业培训、就业转移、岗位兜底多措并举,全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5万个,“点对点”转移就业3次120人,开发公益岗位940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08

着力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域三产融合再添新动能

          建设蒲城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晋升省级龙头企业4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新增家庭农场35家、合作社5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家;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人,认定村创新创业带头人246人。深入实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工程,培育发展“休闲农业+”新业态,紫荆街道双酒村嘟嘟草莓农场——孙镇重泉古城旅游线路开通,入选全省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

09

推广推进“一户一田”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巩固第二轮土地延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成果,在椿林镇“一户一田”改革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一户一田”改革试点工作,让更多的细碎化耕地被整合、利用起来,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做深“三资”监督管理,全县共清理收集合同19155份,收回机动地4406.82亩,合同资金入账2464万元,追缴合同欠款554万元,27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8800余万元。《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工作》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载。

10

深化“一会一室两小组”治理模式,实现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稳步推行“一会一室两小组”乡村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县规范红白事务3539件,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1万余件,规范审批农户建房220宗,乡村风貌更加美观有序。“一会一室两小组”乡村治理模式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专期刊发。

信息来源:局综合股

编辑:朱小妮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