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 > 三农新闻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土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

  富平县紧抓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创新发展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支持保障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走出了一条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家庭农场为载体,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之路。截至2016年年底,全县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其中土地流转面积29.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6%,高于陕西全省、渭南全市近10个百分点。

  做好顶层设计

  推进土地流转

  在富平县到贤镇有一座“中哈人民苹果友谊园”,经常有人慕名前来参观。

  这个苹果园由富平县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牵头建设,合作社理事长仵继纲在苹果种植、销售过程中,认识到只有走规模化生产之路,才能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打造品牌走向市场。为带动更多农民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仵继纲改变了原有生产模式,发挥合作社平台优势,集中连片流转土地4500亩,借助政府项目支持,建设起一个高标准苹果示范园。

  合作社将流转来的土地按照原价每亩800元发包给种植大户,一户30亩至50亩不等。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合作社整合政府资源,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物资供应等全方位服务。该示范园在2014年11月,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哈人民苹果友谊园”。

  此后,仵继纲在到贤镇又集中流转土地3500亩,继续扩大苹果园建设,目前已发展家庭农场87户。在政府的支持下,园区中滴灌、渠道等设施配套到位。

  到贤镇是富平县土地流转率最高的一个镇。“我们在园区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搭建平台,建设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并在全镇15个行政村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充分发挥村两委会的力量,做好土地流转过程中矛盾纠纷的处理。二是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整合资金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发挥园区引领示范作用。三是技术帮扶。2013年以来,到贤镇每年组织农民外出学习两次以上,每年技术培训3000人次。同时还长期聘请专家驻镇指导,为我们镇的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到贤镇镇长刘军弟介绍。

  近年来,富平县坚持把推进土地流转,实现主导产业规模经营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土地流转,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富平县在镇、村层层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和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机构,配备专人抓土地流转工作。为更好地解决农业信息指导服务“三农”的问题,富平县建立健全了县、镇(街办)、村三级土地流转公共服务平台,县有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镇有“五合一”(含土地流转、金融、保险、气象、农情信息)土地流转综合信息服务中心,村有便民服务站。

  截至2016年年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29.6万亩。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富平县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健全社会化服务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7年12月1日,记者见到张胜吉时,他正忙着平整自己今年新流转的600多亩耕地。他采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平整出的高标准农田,高低误差不超过2厘米,可大大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提质增效。张胜吉在已经平整过的1500多亩耕地上,按照订单已全部播种上了强筋小麦。

  “我计算过,每400米降低1米,这个坡度的水肥利用率最高。平整一亩地大约需要800元钱,去年县上每亩补贴400元,今年涨到800元,加上每年节省的水费和增产的粮食,我能在两年内把投入的资金都收回来。同时,我还帮助别的农民平整土地,提供农机耕种收服务。”张胜吉说。

  张胜吉是富平县吉顺祥家庭农场的经营者。这两年他抓住政府调整粮食生产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正着手把自己流转来的2100亩耕地全部平整一遍。张胜吉说,他种粮已经从种到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因此,他将每绺耕地都设计为6米,而他配套的所有农具都是3米,这样的设计既不重耕,又不漏耕。

  像富平县吉顺祥家庭农场这样的家庭农场全县一共有782家。近年来,富平县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培育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出台了《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意见》《关于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在全省首家出台了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建成了一批“经营有规模、生产有服务、产品有订单、投入有信贷、风险有保障、科技有支撑”的“六有”家庭农场,还投资500万元新建了6个集农机、植保、农资、农技等全方位服务于一体的家庭农场服务中心。

  目前全县注册认定家庭农场782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16个,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8家。依托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5年以来,富平县推行农机租赁业务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前全县粮食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95%,统防统治率达到60%。

  构建投融资机制

  破解融资难

  “订单农业”,是富平县富秦星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景西这两年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借着县政府扶持发展“订单农业”生产的东风,富秦星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与陕西陕富面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粮食加工收储企业的合作,发展了3万亩左右的优质小麦订单面积,又和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05元的价格收购。

  富秦星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为20余个家庭农场、40余户种植大户和1800多户托管农户,提供农资、农机、技术指导等订单点菜式服务。由于统一机械耕作、统一农资使用,2017年,该合作社小麦种植亩均节省开支100元,可为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节省开支180多万元。合作社仅小麦一项就收购了100多万公斤,为种植户增收100多万元。据悉,富平县扶持发展“订单农业”生产以来,全县优质小麦订单面积已由3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0万亩,亩均增收100元以上,订单履约率达9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富平县在扶持发展“订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破冰,与中国邮储银行富平县支行合作,开展“订单农业”质押贷款,创新推出了符合富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融资新模式——“订单质押”富平融资模式。

  “订单质押”富平融资模式是由县财政出资500万元在中国邮储银行富平县支行设立担保基金,银行按照1∶10的比例向从事订单农业生产的主体发放信用贷款的融资模式。富平县还积极引导县内产业化龙头企业注资600万元设立担保平台,形成了“财政资金+企业资金”和企业独立注资担保基金的融资机制。该平台为以粮食生产经营为主的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融资贷款1.5亿元,受益经营主体100多户,有效解决了各类新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无抵押、无担保的融资难题。

  此外,富平县还创新了涉农金融信贷产品,开展“订单乳业”质押贷款。创新了农业融资服务体系,实现担保基金多元化,创新了金融保险服务方式,提升了农业支持保障水平,全县适度规模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