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频道 > 三农新闻 >
分享

现代种植技术“空降”高山冷凉之地,会实现丰产丰收还是“水土不服”?榆林市靖边县水路畔便民服务中心的探索与实践,或许可以给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广大农业工作者一些启示。

今年,靖边县水路畔便民服务中心依托“一镇一园”建设,大胆趟出新路,建园区、借技术、种蔬菜,寻找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破局之法”

活了大半辈子,真没想到我们这么苦寒的地方还能种出蔬菜

IMG_260

从靖边县城出发,沿着西南部山区的公路上盘旋了近两个小时,终于到达水路畔便民服务中心水路畔村。初夏时节,水路畔水库清波荡漾,高山环抱之中的水路畔村越显静谧。村中心是一片狭长的涧地,东西走向,一排排现代化拱棚鳞次栉比分布其间,为这个距县城70多公里的偏僻山村增添了许多现代的气息。

这几天,村民张红富家的拱棚,时不时有村民前来“取经”。

“老张一天天住在辣椒棚,把辣椒当娃娃一样照顾呢?”村民打趣道。张红富笑着回答,“多亏有咱中心的技术指导,中心合作社种啥咱种啥,合作社咋种咱咋种,放心!”

在靖边县“一镇一园”项目带动下,今年,张红富与周边21户村民,自筹资金110万元,建起21座拱棚,开始种植辣椒。

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在辣椒拱棚里,张红富谦逊地却像个“新手”。为了增加土地肥力,张红富用了三天时间,把自家羊圈里攒的十几三轮车羊粪都撒进了地里。可辣椒刚种到地里不久,考验便接踵而来。

IMG_261

今年春季,陕北的气温就像“过山车”,时高时低。到了四五月,甚至还出现了几次断崖式降温。降温那几天,张红富与妻子沈世莲索性在拱棚里搭起简易床,住在拱棚,随时关注棚内棚外的温度和中心组建的蔬菜种植交流群。一接到群消息,夫妻俩和其他农户一样,立马按照技术员要求,在拱棚里放火增温。

安全度寒,六月里,在张红富与村民的拱棚里,在绿油油的辣椒叶片下,在白色的小花朵中,一个个辣椒繁密地生长出来。张红富兴奋地说,“活了大半辈子,真没想到我们这么高寒的地方还能种出蔬菜!”

IMG_262

硬是在零下二十几度的气温下,将拱棚钢架建了起来。今年,水路畔便民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山地蔬菜种植产业,规划建设占地约600余亩的山地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该园有中心集体经济联合社运营的“一镇一园”拱棚蔬菜基地、“联农带农”设施蔬菜园与“联农带农”大田蔬菜园三部分,已建成大跨度拱棚29座。张红富的辣椒拱棚便是“联农带农”设施蔬菜园里其中的一座。

“水路畔便民服务中心土壤肥沃,平均海拔超过一千七百米,病虫害少,再加之境内地表水丰富,非常适合发展高寒冷凉高品质蔬菜种植。”靖边县农业农村局王宏说。

高山冷凉地区能否种蔬菜?有了农业部门的鉴定,多少年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水路畔农民,参与种植的热情逐渐高涨。“今年正月刚过完年,中心干部和农户就开始建设拱棚,由于当时气温太低,土地冰冻。大家就用火烤、用水钻打,硬是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下,将拱棚钢架建了起来。”回想起当初建棚的经历,技术员马金录颇有感慨。

3月,园区拱棚主体全部建设完毕;4月,幼苗移栽进棚;6月,第一批辣椒即将上市……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才是关键。

脱贫户张培英已年逾五十,得知村里要建蔬菜大棚,主动将家中的土地流转出来,“从建棚以来我就在这里干活,在这里每天有200元务工费,还有每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

“农民在基地里打工,不仅有了收入,还学到了种植技术。大家对蔬菜种植非常有信心,打算明年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水路畔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高耀景告诉记者。

烈日下,地里的蔬菜拔节生长,一天一个样,村里悄然发生的变化,老支部书记张明也看在眼里。“以前村里人闲的没事干,现在,村民们种菜、打工,是忙的跑不绊。”张明感慨道,“以前别的村是家家有存款,我们是家家都贷款。我相信,我们这里的群众很快也会富裕起来。”

党建共抓、产业共育、效益共享、群众共富

IMG_270

该县水路畔便民服务中心集体经济联合社运营的“一镇一园”拱棚蔬菜基地作为水路畔设施农业种植园的“领头羊”,通过打破原有的镇村行政界限,成立联合党委,实现党建共抓、产业共育、效益共享、群众共富。

“如果单纯采取公有制,体制内的干部没有技术、经验,也没有销售渠道,单纯由农民种植这么大的体量,农民没有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而联合社却能整合回来好几百亩土地。” 水路畔便民服务中心党工委书记尤国介绍说,采用混合所有制后,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集体经济的滚动发展,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可以各取所长,各尽所能。

为了实现群众共富,对于当年收入大幅下降的脱贫户,联合社每年抽取20%集体经济的盈利用于脱贫户分红,预计今年可以给脱贫户分红6万元。目前,集体经济联合总社60亩拱棚辣椒即将上市,300亩大田萝卜长势喜人,示范带动作用正日益凸显。

村集体经济带动干,村民们把种菜当成事业干,在该县水路畔便民服务中心,高寒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火热,正逐渐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新引擎。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