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频道 > 第一书记 >
分享

  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冲刺期。全国有20多万名第一书记常年奋战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一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辞劳苦、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坚持不懈,始终把扶贫攻坚这面旗帜顶在头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真正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决战贫困,乡村振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动人赞歌。

  第一书记余涛:誓让贫困村民富起来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川流不息的机场车站码头商场涌动着回家过年的人群和购买年货迎接亲人回家团圆的男女老幼,大街小巷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可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两河镇火地沟村第一书记余涛,却在火地沟“飞地产业园”的大棚里,正和村民一道加工食用菌袋料,大家拉车的拉车,装袋的装袋,好不热闹。

  两河镇火地沟村委会全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胡红莉 摄

  “这几天正是忙的时候,等把这个忙完了,大家就可以好好回家过个清静年啦!” 见到记者,余涛急忙直起腰来腼腆地说。

  今年40岁的余涛, 2016年被组织从石泉县发改局派往两河镇火地沟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凭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信念与担当,短短三年时间让火地沟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自己也从一个城里小帅伙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书记。”

   更换“血液” 建立村级“先锋队”

  “我同意让张志华同志担任我们新一届村监委会主任,他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肯定能带领我们大家好好发展起来。”四组党员王兴红认真地说道。

  余涛(左)入户调研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胡红莉 摄

  2018年4月26日,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大会上,张志华与谭从芳被村民选举为新一届村监委会主任和妇联主席,通过这次更换血液,村班子成员的心更齐了。

  还记得,余涛刚来那会儿,村班子队伍老龄化严重、主观能动性差、文化水平不高、组织涣散等存有很多问题,这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呀!人心不齐,何来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班子是农村向前奔跑的火车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指挥所”和“先锋队”。为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余涛在上级领导支持下,对班子进行部分调整的同时,积极建立人才储备库,将能人大户张志华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帮助村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发展新党员1名。对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进行改进,规范建立了新的符合实际、适应发展的规章制度10条,健全村规民约14条,村务公示栏公开100余项。为了切实提高村“两委”班子文化素养,他还通过各种会议,采取座谈交流、个人学习等多种方式,组织村“两委”班子深入学习“两会”精神、“西迁”精神等各类学习活动达100余场次。

  如今,村两委班子在余涛的带领下,成为了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堡垒,大家团结一心,为提高村民收入共同出谋划策。

   搭建“骨架” 建好基础“水路桥”

  “我真的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出门也能走上这么好的路,要不是这条路,我恐怕这辈子都难得脱贫哦。真的从心眼里感激您这么短的时间为我们争取来这么多好项目,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到我家里坐坐,吃了饭再走”村民唐宜国见到余涛,说着话就上前挽着他的手臂硬是要往家里拉。

  家住八组的唐宜国是一名贫困户,他家里地势偏僻,住户较少,门前就是大家深一脚,浅一脚踩出来凸凹不平的土路,要是遇到下雨天,从村委会去他家就得一个小时的路程。在火地沟村,像唐宜国这样的门前路还不是少数,更别说发展产业了。余涛在了解情况后,多次向镇党委、局党委汇报,申请项目修建产业路,终于铺平了像唐宜国这样村民家门口的路。因为产业路通到自己家门口,唐宜国有了发展信心,勤劳苦干的他2018年种了20亩的烤烟、2亩中药材,还养了7头牛,年收入近8万元,不但如期脱贫了,还被县上评为了“脱贫标兵”。今年,还把他吸纳为村级组长,成了一名村组干部了。

  穿越火地沟村纵横交错的山间水泥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胡红莉 摄

  二年多来,余涛为解决好基础设施这一关键难题,不知多少次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和相关单位沟通,努力争取项目资金,终于修通产业路16.8公里;新建移民安置点1处;建立便民桥3座,饮水工程 4处;配套供水管网3400米;衬砌∪型渠2.5公里;河堤500米,累计完成投资达1600余万元。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和吃水难的问题。

  “余书记出了大力了,以前我们村哪有现在这么热闹。你看这广场上这么多人,还有那些老年人都出来活动健身,以前没有地方,也没有哪个讲究这些”妇联主席谭从芳指着广场说道。

  顺眼望去,只见广场中央有好几个老人正在那里打乒乓,还有做仰卧起坐、蹬腿等,一片热闹景象。连余涛自己也都凑过去,与他们一同锻炼起来......

  活络“经脉”,发展产业“造新血”

  火地沟村地处秦岭山脉,适合发展经济林。余涛因地制宜,与村两委班子商议,鼓励村民种植烤烟、核桃、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成立了由党员干部、返乡能人组成的“石泉县火地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石泉县丰年生态农业产业园”,并建成了100亩黄花菜扶贫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园。

  “自从加入村上的脱贫劳务队,我的收入就有了保障。仅在合作社黄花菜种植这块儿劳动,就有2000多元的收入。”贫困户伍正华高兴地对记者说。

  食用菌丰收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胡红莉 摄

  为了发展反季节食用菌项目,余涛带领村两委及返乡能人产业大户一班人,创新思维在离村7公里的集镇社区流转200多亩土地,新建了火地沟“飞地产业园”,带动火地沟村贫困户乃至镇周边各村贫困户和集镇剩余劳动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实行订单式收购并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2018年,食用菌产业户户均增收达到2万元,务工人员户均增收3000元。黄花菜户均增收1000多元,合作社实现盈利4000余元。

  “2018年,我就是通过加入火地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了天麻1000平方,黄花菜1亩。合作社给我提供技术培训和销路,才使我年收入1万余元,一下子让我鼓起了腰包。”贫困村民张胜旭从一个吊儿郎当混日子的人变成一个踏实发展产业的人,这种巨大变化村民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鼓足了干劲。张胜旭喜悦地对记者说,是余涛书记改变了自己,给了他新的生活。

  与农民同劳动、拉家常、交朋友、宣传党的政策、共商产业发展大计等成为了余涛每天必修课,他早已成为了火地沟村村民的一份子。“要想让村民实现真正的富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无论这条路有多难走,我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和火地沟村的村民齐头并进,让村民富起来,让火地沟村火起来。”余涛路情地对记者说。

  如今的火地沟村“三委”班子战斗力强,技术设施完善,产业迅速发展。在村民笑谈间总能听到他们由衷地感赞说:“火地沟村真的变了。”

  余涛(右一)在向客商推销新产出的食品菌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胡红莉 摄

  “下一步我们准备将村口和村委会附近进行美化亮化改造,提升整体村容村貌吸引游客打造乡村游,再就是在产业上打算发展果业,发动村民种植蜂糖李,预计种植面积为200亩。另外在发展10亩地用来种植紫长茄,为村民多谋一条路子,多增加一点收入。”谈到火地沟村新年新打算时,余涛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张伟